青瓷莲花茶碗 诹访宗山
青瓷莲花茶碗 诹访宗山
无法加载取货服务可用情况
宽度:15.5厘米 高度:7.0厘米
一、工作总结
此件“青瓷莲瓣茶碗”以南宋龙泉窑绢田青瓷茶碗为蓝本,由第四代诹访宗山倾力打造,传承了第一代诹访宗山历经25年潜心钻研的“宗山青瓷”的玉色。碗身外围环绕的莲瓣纹,象征着莲花的纯洁与重生,将“和敬清静”的精神静静地融入茶道之中。
二、形状和形式
人脉与前景
杯口微微向外弯曲,厚度适中,不会影响搅拌器的操作和口感。杯内呈研钵状,轻轻展开,倒入抹茶时,绿色的液面如镜面般缓缓升起。
莲花瓣雕刻
器身外侧镂刻连环莲瓣,刻工不深不浅,随着青釉的积淀和淡淡的阴影,莲瓣的厚重与交叠柔和地显现出来。另一亮点是“隐接缝”技法,即刻纹的起止点不重叠,从而形成视觉上连续的圆弧接缝。
高地和重心设计
底座略微下切,内侧雕刻锐利,以减轻重量。这样,即使盛水时重心也会降低,提升茶道时的稳定性。底座侧面隐约可见的泥土上的铁点,也体现了自第一代传承下来的风格。
三、釉色——苏山青瓷的净度
深邃的玉色<br data-end="662" data-start="659">由于泥料和釉料中含有微量铁元素(约1%),在还原烧成过程中发生转化,呈现出通透性极佳的青绿色。莲瓣棱角处釉层厚重,随着光线的变化,会产生淡淡的阴影,凸显其立体感。
内外色差<br data-end="775" data-start="772">内里因釉质厚薄均匀,呈现明亮的浅蓝色,外层则雕琢出玉色,两层蓝色静静地呼应。
釉面触感<br data-end="847" data-start="844">釉面熔化均匀,呈玻璃状,光滑如指尖,握于掌心,微微发热,宛如与器物融为一体。
四、设计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莲花瓣文的起源
南宋时期,龙泉窑常于青瓷中运用莲花,莲花象征佛教,在宫廷和禅寺中备受珍视。本作捕捉了莲花的灵性,重塑了莲瓣的数量和韵律,以契合日本茶道的尺度。
衣田青瓷修复的传承
第一代诹访宗山于1907年完成了宗山青瓷的制作,并于1917年被认定为宫内艺术家。第四代诹访宗山延续了同样的配方,并稳定了清澈如玉的色泽。
适应现代茶道
尺寸小巧,方便盛放浓茶和稀茶。重量轻巧,方便摆放在茶架上或用于茶道携带。
五、茶道的组合与功能美
季节 | 推荐主打甜点 | 与船舶的协同效应 |
---|---|---|
春天 | 樱桃红薯樱花饺子 | 莲花瓣的纯净更增添了花朵的清新。 |
夏天 | 葛馒头/若鱼 | 青瓷的清凉,缓解了盛夏的炎热。 |
秋天 | 栗子羊羹和赏月饺子 | 翠绿的树叶映照着月光,更加深了秋夜的宁静。 |
冬天 | 雪平与山茶花饼 | 釉料的清晰度让人联想到雪景,而抹茶的绿色则带来了生机。 |
与抹茶的和谐<br data-end="1603" data-start="1600">抹茶的鲜绿色与内部淡蓝色形成鲜明对比,创造出一种让人联想到荷塘中漂浮的新芽的场景。
与光的互动<br data-end="1666" data-start="1663">当灯笼或蜡烛的温暖光照在器皿上时,柔和的阴影沿着莲花瓣的棱线闪烁,整个器皿如同水面般静静地呼吸。
六、艺术家简介及创作思路
第四代诹访宗山(1970年生于京都)师从第三代诹访宗山和第十二代漆艺家中村相哲,于2002年继承了宗山的衣钵。他以青瓷研究为基础,探索萤手青瓷、飞青瓷、练青瓷等多种技法,秉持“每一件作品都应该有故事,并与使用者的内心和谐统一”的理念。这款茶碗上的莲瓣图案令人联想起“清晨莲花在水面上绽放的净化瞬间”,传达了希望在茶道中传达宁静清净之感的愿望。
七、结论
“青瓷莲瓣茶碗”将翡翠的静谧与莲瓣的纯净融为一体,堪称一件将南宋绢田青瓷的优雅与现代茶道融为一体的杰作。将抹茶倒入碗中,碧绿的光芒映照荷塘,将茶道带入宁静的净土境界。这件作品凝聚了第四代诹访宗山精湛的造型和精湛的釉色,营造出庄重宁静而非浮华的空间,定会为观者带来一丝宁静与新生。
分享








多列
-
[我们会小心地把它寄给你]
我们以最适合的方式精心包装每件产品。
此外,交货时间根据物品(容器等)的不同而不同。
订单确认后,如果包装盒已准备好,您的物品将在 7 个工作日内发货。需要新包装盒的物品将在 45 个工作日内发货。
无论哪种情况,一旦我们确认了您的订单,我们将通过电子邮件与您联系,告知您交货日期。
-
[购买陶器时的注意事项]
我们已发布每件作品的图片,以便您可以看到尽可能多的细节,但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我们。
请理解,根据图像的显示环境,作品的颜色可能会略有不同。
根据作品的不同,可能会因为裂纹等原因而有一些物质渗入茶碗,但我们请您理解,这是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的魅力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