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炉

香炉作为微观世界

穿过茶室的“虹口”(日式传统入口),端坐于榻榻米之上,一股淡淡的香气顿时扑鼻而来。香炉,正是温柔地捕捉这淡淡香气的器皿,它体现着主人的品味和审美情趣。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一个掌中小巧的器皿,却蕴藏着千年的历史文化,从佛教的传入,到鉴赏家的巧思妙想,再到当代艺术。本文将从“历史、设计、使用、欣赏、保存”五个角度,全面解读香炉。


1. 什么是香炉?名称、结构和基本概念

香瓮(香盖或香瓮)是用于盛放香的带盖小容器的统称。其构造极其简单,仅由器身、器盖、内底三部分组成。然而,即使在茶室的空间里,一只一尺多长的茶碗悠然静静地摆放着,也蕴含着一种引人注目、凝神静气的美感。

容量与尺寸<br data-end="488" data-start="485">一般直径3至7厘米,高2至5厘米,理想尺寸以能容纳三根梅子大小的香,或三块指尖大小的香木为宜。

气密性<br data-end="558" data-start="555">香膏含有水和蜂蜜,香木含有树脂,气密性越高,越能防止香气挥发,保持其品质。陶瓷和金属的气密性极佳,而漆器则允许木材呼吸,从而调节湿度。

铭文与故事<br data-end="660" data-start="657">茶具上的铭文讲述着它们的来历。香炉上也刻有“横云”、“花笠”、“雪町”等铭文,这些铭文取材于季节、景色或诗歌,象征性地展现了茶道的精神。


2. 历史年表:从佛龛器物到乐福用品

2.1 古代:香炉作为传入的佛具

公元6世纪中叶,随着佛教传入,漆器、玉器和鎏金铜盒也从中国传入,以补充佛龛的三大器物(烛台、花瓶和香炉)。奈良唐招提寺的鎏金铜香炉展现了天平时代金属工艺的巅峰。当时的香炉仍然是供奉香炉的实用器具,耐用性比设计感更重要。

2-2 室町时代初期:议事厅的装饰与中国物品的崇拜

在幕府与诸侯争夺的“会场摆设”中,追聚、追极等中国漆器作为中国名牌商品被展出。《近代鉴藏帖记》详细记载了凌云阁所陈列的香炉的铭文和历史,可见当时这些香炉的审美价值已受到高度重视。

2-3 室町时代末期至桃山时代:茶道的确立与香炉的独立

竹野城王和千利休创立的茶道,确立了“侘寂”(wabi)的哲学,并采用了一种名为“炭烧”的新方法。冬灶时,人们习惯用不同的材质盛香,用陶制的香炉盛香;夏灶时,人们习惯用漆制的香炉盛香,用木料盛香。香炉的地位也因此提升,成为与茶道三器不同的独立茶具。

国烧诞生的影响利休时代,濑户烧和美浓濑户烧在日用陶瓷中兴起。古田织部公开支持国烧,并创作出志野兔香炉和织部手提盒香炉等创新作品。

2-4 江户时代初期至后期:香炉装饰的兴起

宽永文化盛行着装饰美。野野村仁清和尾形乾山将图案浓缩于香炉之上,创作出以乾山的“葫芦香炉”为代表的一系列杰作。1855年出版的《物·古语·相扑排名》对从大关到城口的230种香炉进行了评选,人们认为名古屋的鉴赏家和器具商的审美情趣在评选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2-5 现代至当代艺术:艺术欣赏与收藏的多元化

明治时期,宫内艺术家诹访宗山和宫川香山制作的香器,复兴了古典风格,在海外展览中获得了高度赞誉。战后,莳绘和陶瓷的“人间国宝”们创作出了风格独特的香器。近年来,香器的材料也不断扩展,包括玻璃、树脂和3D打印。


3. 深入分析茶道的功能和礼仪

流淌在木炭前

木炭摆放整齐,并调节水温。

用右手从炭罐中取出香座,放在左手,打开盖子。

炉期:用筷子将两粒香移至炉壁,将剩余的香粒放回香器内。
风炉时间:将折断的香棒放在壶盖的中央,不要太靠近,以便让香味慢慢升起。

盖上盖子,将香炉放在客人旁边的榻榻米上。客人可以要求查看香炉,并向其他人传递。

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礼仪

主宾礼貌地请求道:“我可以看看香炉吗?”

主人应简明扼要地回答碑文、历史和作品等问题,避免冗长的讲话,这是有德的。

顾客用指尖将瓶身和瓶盖滑到一起,然后低头闻香气,享受芬芳。

刀具装配理论

将 Oribe 香炉与 Shino 茶碗结合在一起是绝对不行的,因为这两种粘土会发生冲突。

青瓷香炉和天目茶碗散发着高丽风格,非常适合秋天的夜晚。

贝壳香炉搭配红茶碗,在夏日清晨品茶时,带来清爽的口感。正确的礼仪是将香炉背面的铰链朝后放置。


4. 材料与技术:理解工艺的深度

漆器

莳绘:使用粉管撒上金粉和银粉,然后使用出莳绘来产生图画效果。

螺钿:将绿松石贝壳切成薄片,再用漆器镶嵌。通常以波浪纹、云鹤纹为主。

漆器和黑漆器:超过 100 层漆器上雕刻着图案,描绘了带有阴影的龙和秋海棠花。

陶瓷

黄濑户:灰长石釉映衬出琥珀黄色,铁绘花鸟,充满秋意。

青花瓷:以钴蓝色手绘辻堂和云龙图案,再施透明釉,在1300°C下烧制。

Kouchi :一种用钴、铜和铁着色的低温釉料,创造出一种多色的切金风格。

金属制品、木制品、贝壳

锡边香盒:小型镰仓莳绘盒的边缘用锡加固,并重新使用。

唐引屋香座:薄切乌木与猩红色木质底座的对比让人联想到秋月。

贝壳香炉:贝壳经过抛光处理,内部印有金箔,并涂有群青色。


5. 香炉名闻录:趣闻轶事与鉴赏家

高知大龟香炉<br data-end="2514" data-start="2511">流传着一个著名的轶事:藤田传三郎(小濑津)在82岁时得到了这个香炉,把它放在枕头边,然后带着灿烂的笑容去世了。龟甲图案象征着长寿和好运。

青花辻堂香炉<br data-end="2589" data-start="2586">此香炉仿照爱知县辻堂八幡宫的神社建筑,体现了文人的情趣,曾为南朝画家浦上玉堂的挚爱之物。

锡边香盒<br data-end="2648" data-start="2645">内藏镰仓时代莳绘的余香,表千家第六代掌门人角角斋在赏樱茶会上使用。


6. 与香道的交汇:“聆听”文化的传播

茶道是一门“看、饮、触”的艺术,而品香则是一种“听”。室町时代,大家和志野两派的香道相继创立,香炉再次成为重要的工具。香木被归类为“十种香”,有时还会在香炉内放置“十种香”(十种香)和“组香”(香的集合)的标签。茶道中,香炉是用来展现当时的氛围的,而品香则需要在交谈间隙悄悄地传递,并与香炉一起欣赏。


7. 组合指南

季节 茶室布置 推荐香座 推荐香
初春(京成~立春) 白梅挂轴、柳条瓶 青花梅花香盒 香膏“梅花香”
仲夏(仲夏至初秋) 牵牛花扇、绿竹花瓶 竹节漆香炉 Kyara“Rakoku”方形切割
深秋(寒露至霜) 秋叶图案纸、葫芦花瓶 黄濑户叶香盒 练子《龙田川》
深冬(大雪至寒冷) 雪景挂轴、铁壶花瓶 青瓷雪环香炉 香膏“瑞云”

将季节色彩的象征意义与图案巧妙结合,营造视觉和嗅觉双重感受,至关重要。避免过多重叠相似的颜色,并通过与主茶碗和花瓶形成对比,使其更加突出。


8. 鉴赏与收藏:现代乐趣

博物馆之旅

藤田美术馆(大阪) :正在特别展览中展出高知大龟和青花辻堂。

根津美术馆(东京) :收藏有著名的“绿釉蟹香炉”。

MOA 美术馆(热海市) :定期展出仁清复制香炉。

获取和存储指南

购买渠道:可靠的茶道用具经销商、当代艺术家个展、拍卖会。确认盒子上的铭文和历史至关重要。

储存:长期存放香膏会导致发霉和氧化。使用后,请用软毛刷刷去粉末并擦干。将漆器存放在桐木盒中,避免阳光直射。陶瓷器应使用和纸包裹以保持湿润,因为如果釉料干燥过度,釉面会变得粗糙。


9. 当代艺术家及其创作过程

制作漆香容器

木工车削:将桂木、柏木、木兰等木材粗略切割,然后在车床上车削。

底漆:用布和底漆粉(研磨粉和漆)覆盖可抑制木材呼吸。

中层和顶层:涂漆 12 至 20 遍,即可获得镜面效果。

莳绘:用红漆描绘图案,撒上金粉,用木炭打磨,最后在表面进行哑光处理。

陶瓷香炉生产

成型:手工揉捏成型,盖体用刀片贴合,确保口感香甜。

素烧温度:800℃。烧制时需取下盖子以防止变形。

釉色:黄濑户施长石釉加草灰,青瓷施龙泉石灰釉。

终烧温度:1250-1350℃。青瓷以还原焰烧成,青花瓷以氧化焰烧成。

创新材料

近日,一款采用3D打印耐热树脂制成的香炉原型问世。其区别于传统工艺的“层次之美”,可视为利休对新事物热爱的现代传承尝试。


10. 结论:香炉的待客哲学

茶道是一门“一席兼律”的艺术,即主人和客人共同营造一个专属于特定场合的空间。香炉在茶道开始时被摆放在炭火前,它作为媒介,凝结并传达着主人的审美情趣和静谧的香气。当历史、技艺、思想和季节被浓缩在一个掌中小巧的器皿中时,客人的思绪瞬间被带入一个非凡的世界。下次参加茶道时,请务必仔细聆听香炉的形状、材质、铭文以及炉中飘逸的炊烟所编织的故事。传承千年的“香道”定会以温柔的声音与您对话。

水壶 – 优质陶器专卖店 [天道]

返回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