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波堂八(高桥堂八)——开创京都烧第二个黄金时代的陶艺大师
分享
人生与性格:生于京都烧的黄金时代,长于京都烧的黄金时代
仁波道八(第二代高桥道八,1783-1855)出生于京都粟田口的一个陶艺家,本名光时。1804年(文化元年),其父——第一代道八去世,仁波22岁时继承了家窑,成为第二代传人,并于1811年(文化八年)将窑址从粟田口迁至五条坂。 1826年(文政9年),他被天皇赐予“仁”字,次年受纪州藩之邀,与其子(第三代堂八)及弟子们共同创立了和歌山偕乐园烧(纪州大庭烧)。江户时代末期的京都正值野野村仁政之后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堂八作为京都的代表性工匠活跃于此。1842年(天保13年),他将制陶事业移交给第三代堂八,然后隐居于此,在伏见桃山建造了“桃山窑”,并一直在那里烧制陶器,直到1855年(安政2年),享年73岁。
风格多样,技法创新
土八师从其父亲、云林院的陶艺家以及文人陶艺家奥田英仙。
他的风格非常多样,充分运用了各种风格和技术,包括中国陶瓷风格的青花瓷、釉上彩、乐风格黑釉、干山风格(尾形干山风格)和仁清风格。 他尤其以复制茶道用具的大师而闻名,并留下了许多作品,其中他根据订单精美地复制了中国和韩国的杰作。 另一方面,他也因其灵活思考而产生的原创作品而备受赞誉。例如,他倾注了大量心血创作了前所未有的作品,例如一个色彩鲜艳的少女雕像,当它翻转过来时,就会露出里面一丝不挂的和服,并用手掌遮住私处;还有一个绘有乾山画的陶罐,当它翻转过来时,图案会发生变化。 因此,Dohachi 是一位天才的陶艺家,他将对传统的尊重与大胆的创造力融为一体。
他的杰作的美感和工艺
黑乐鹤龟纹茶碗(Niami Dohachi 制作)
仁波道八的陶器常以吉祥的禅宗图案为特色。这对茶碗,一只黑釉,一只红釉,分别饰有吉祥的鹤和一只乌龟图案,外侧是一只白色的飞鹤,内侧(底部)是一只悠闲行走的乌龟。鹤龟图案象征着长寿,深受仁波道八等人的喜爱,他们受到了江户时代后期文人陶艺家(例如奥田永泉、仁清和干山)的影响。 此外,像这样的厚乐茶碗设计得能很好地保温,并且握在手中很舒服。

自18世纪下半叶起,煎茶艺术逐渐盛行,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煎茶器具的制作,其中包括刻有中国诗人卢仝煎茶诗《茶歌》的茶壶。这件茶壶四周用蓝、朱砂刻有卢仝的诗句,壶身圆润,壶嘴尖锐。仁波堂八不仅制作用于茶道的抹茶器具,还响应了煎茶文化的盛行,制作了茶壶、炉灶和煎茶碗等。

土八的个性也体现在用于怀石料理和茶道的“手钵”(tebachi)上。照片中展示的是一个表面涂有大胆铁漆(锈漆)的手钵,描绘的是覆雪的竹子。其中尤为著名的是“Unkinde”(一半樱花一半秋叶)的碗,以及“雪竹”图案。 这种器皿在文政时代一经制作便广受欢迎。照片中的雪竹纹手钵,其外观设计会随着观看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这是一个绘有“无金手”(樱花枫叶彩绘)的大碗。碗内外均绘有鲜艳的樱花和秋叶,透过陶土的青金石色与秋叶的朱红色形成鲜明对比,美不胜收。土八还精通金襴手和彩绘等装饰性极强的技法,以丰富的明暗对比描绘了京都的四季。作为继承仁清和干山的京烧大师,土八精通了绚丽典雅的彩绘技法。

这尊 72.5 厘米高的十郎神立像,是仁波道八创作的雕塑作品的代表作。 这件大型作品以寿星寿星十郎神为原型,全彩绘,表情生动。作为会场主视觉,它清晰地展现了土八以冷静的观察力拓展陶瓷雕塑可能性的风格。 将这些饰物翻过来,可以看到它们的装饰一直延伸到底部,每个细节都体现了艺术家的玩味之情。

这件白釉山羊形茶壶(一种炭炉容器)是仁波堂八将幽默融入茶道器皿的典范。它以逼真的笔触描绘了一只山羊在草丛中酣睡的场景,釉面光滑,触感温暖。堂八通过其装饰、茶壶和炉盖等雕塑作品,展现出超越观者想象的趣味。
釉上貉形炉盖(由 Ninami Dohachi 设计)
这件拟人化的狸猫炉盖,是茶室里用来遮盖炉灶的装饰品。狸猫身着金色袈裟,背景为深蓝色,表情略带滑稽,正端坐冥想。仁波也擅长创作以动物和人物为主题的作品,他创作了许多色彩鲜艳的香炉和装饰品,例如这件狸猫炉盖。
茶道用具的功能之美
仁波道八不仅注重设计的美感,也注重茶具的实用性。他通过茶碗边缘的设计,例如方便饮茶、碗身加厚以保持良好的保温性,以及足够大的碗足以保证稳定性等细节,追求“易于操作”。京都自古以来就与上流社会的茶道文化息息相关,京都茶具的发展也注重便捷性和华丽的装饰性。仁波的作品中也充满了考虑到泡茶时手部动作和视觉效果的设计。
高桥土八家族的传承:从三代到现在
1842年,二波堂八将五条坂窑传给了儿子光秀(第三代堂八)。第三代堂八(1811-1879)继承了父亲的写实美学,但创作出笔触更为细腻的作品,并与第四代堂八共同在明治时代支持京都烧事业。堂八家族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如今,第九代高桥堂八是京都烧釉上彩茶具的创造者。堂八家族传承了约240年,并不断创造着全新独特的世界观。
茶道美感与京都器物的关系
京烧(包括清水烧)随着茶道的盛行而发展。从安土桃山时代到江户时代,茶道逐渐传入上流社会,幕府、贵族和富商纷纷鼓励制作用于茶道的原创陶器。在此期间,野野村仁清和尾形乾山以其色彩鲜艳的彩绘瓷器提升了京烧的价值,而仁波堂八等人则融入了京都的传统文化,创造出新的风格。茶道重视季节感和侘寂的理念,京烧茶具也体现了花鸟、风月以及禅宗的精神。仁波的作品常以自然元素和樱花、竹子、松树等吉祥物为装饰,强烈体现出对茶道中“待客之道”的重视。这些元素体现了京都茶具的历史与精神,难怪京烧如今作为茶道文化的瑰宝而备受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