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莲花茶碗 诹访宗山
青瓷莲花茶碗 诹访宗山
无法加载取货服务可用情况
宽度:15.5厘米 高度:7.0厘米
一、概述
此件“青瓷莲瓣茶碗”仿照南宋龙泉窑烧制的青瓷茶碗。它是由第四代诹访宗山制作的,延续了第一代诹访宗山25年来研究的“宗山青瓷”的玉色。外部的莲瓣图案象征着莲花的纯洁与重生,将“和、敬、净、静”的精神悄悄引入茶道。
二.形状和形式
关系和前景
边缘略微向外弯曲,厚度适中,不会影响搅拌器的操作或口感。杯子内部像研钵一样轻轻铺开,当倒入抹茶时,绿色的液面就像镜子一样轻轻升起。
莲花瓣雕刻
器身外侧浮雕莲瓣纹。刻划线条不深不浅,随着青瓷釉的累积和淡淡的阴影,莲瓣的厚重与重叠被柔和地呈现出来。另一个亮点是“隐藏接缝”技术,其中雕刻的开始和结束不重叠,这意味着戒指的接缝在视觉上是连续的。
高度和重心设计
底座切割得略低,底座内部雕刻精美,以减轻重量。当装满水时,重心会保持较低,从而增加茶道过程中的稳定性。足侧隐约可见的铁质陶土斑点,是自第一代以来一直延续下来的风格的一个小见证。
三釉色——“苏山青瓷”的净度
深邃的玉色<br data-end="662" data-start="659">由于泥土和釉料中所含的微量铁元素(约1%)在还原烧成过程中发生转变,呈现出高度透明的蓝绿色。莲花瓣脊上的釉质厚度会根据光线产生柔和的阴影,强调三维效果。
内外色差<br data-end="775" data-start="772">内壁因釉质厚薄均匀,呈现鲜艳的浅蓝色,外壁因雕琢而产生的厚薄差异,衬托出玉石的浓淡,两层蓝色静静地呼应。
釉面质感<br data-end="847" data-start="844">釉面呈玻璃状,熔化均匀,触感光滑,仿佛贴在指尖。当你将它握在手掌中时,你可以感受到它温柔的温度,感觉仿佛自己与容器融为一体。
四设计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莲花瓣书写的起源
南宋时期,龙泉窑的青瓷上经常使用佛教象征莲花,受到宫廷和禅寺的珍视。这件作品捕捉到了这种精神性,并重新配置了莲花瓣的数量和节奏,以适应日本茶道的规模。
衣田青瓷修复的谱系
第一代诹访苏山于1907年完成了苏山青瓷,并于1917年被认定为宫内艺术家。第四代诹访苏山继承了这一配方,并稳定了清澈如玉的色泽。
适应现代茶道
其易于操作的尺寸使其适合盛放淡茶和浓茶。它重量轻,易于与架子装饰搭配或随身携带茶道。
五、茶道的组合与功能美
季节 | 推荐主食甜品 | 与船舶的协同效应 |
---|---|---|
春天 | 山药和赏樱饺子 | 莲花瓣的纯净更增添了花朵的清新。 |
夏天 | 葛根包子和小香鱼 | 青瓷的清凉感有助于缓解盛夏的炎热。 |
秋天 | 栗子羊羹和月见团子 | 翠绿的树叶映照着月光,更加深了秋夜的寂静。 |
冬天 | 雪平与山茶花饼 | 釉料的清晰度让人联想到雪景,而抹茶的绿色则为作品增添了生机。 |
与抹茶的和谐<br data-end="1603" data-start="1600">抹茶的鲜绿色与内部的淡蓝色形成鲜明对比,创造出一种让人联想到莲花池中漂浮的新莲芽的场景。
与光的互动<br data-end="1666" data-start="1663">当灯笼或蜡烛的温暖光线照射时,柔和的阴影沿着莲花瓣的脊线闪烁,整个容器就像水面一样静静地呼吸。
六艺术家简介及创作态度
第四代诹访宗山(1970年出生于京都)师从第三代诹访宗山和第十二代漆艺家中村宗哲,于2002年继承了第四代宗山的姓氏。他以青瓷研究为基础,探索萤手青瓷、飞青寺青瓷、练霏青瓷等多种技法,秉持“作品应蕴含故事,并应与使用者的内心相契合”的理念。此茶碗的莲瓣纹,象征着“黎明时分莲花绽放于水面的净化瞬间”,寄托着泡茶时宁静净化的愿望。
七结论
《青瓷莲瓣茶碗》将翡翠色泽的宁静与莲瓣的清纯融为一体,将南宋青瓷的优雅气质融入现代茶道,堪称杰作。当抹茶倒下时,荷塘映照着绿光,给茶道带来一种宁静的净土氛围。这件作品是第四代诹访宗山对形式的精致感和釉色控制的巅峰之作,它包围的空间并非富丽堂皇,而是庄严与宁静,必将给看到它的人的心灵带来一丝纯粹的平和与新生。
分享








-
[我们会小心地把它寄给你]
我们以最适合的方式精心包装每件产品。
此外,交货时间根据物品(容器等)的不同而不同。
订单确认后,如果包装盒已准备好,您的物品将在 7 个工作日内发货。需要新包装盒的物品将在 45 个工作日内发货。
无论哪种情况,一旦我们确认了您的订单,我们将通过电子邮件与您联系,告知您交货日期。
-
[购买陶器时的注意事项]
我们已发布每件作品的图片,以便您可以看到尽可能多的细节,但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我们。
请理解,根据图像的显示环境,作品的颜色可能会略有不同。
根据作品的不同,可能会因为裂纹等原因而有一些物质渗入茶碗,但我们请您理解,这是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的魅力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