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茶碗是什么样的?

思考日本文化还是中国文化更优越可能有些不礼貌,但这只是一种相互依赖的情况,而争论往往遵循这样的传统观点:日本正在以独特的方式诠释从中国传入的文化。我的一位中国留学生朋友提到,他在日本曾有机会品尝过“杜苏”酒,并表示很兴奋,因为在中国,杜苏酒只存在于一千年前的诗歌和散文中,而在日本的居酒屋里却很少能喝到。喝陶苏酒是中国庆祝新年的古老习俗。唐代时,人们普遍实行这一习俗,以驱除一年中的邪灵。按照习俗,新年时要喝酒,从最年轻到最年长。
日本的陶苏是否与古代中国的陶苏完全一样,是由七种药材混合而成,这一点值得怀疑,或许只是借用了品牌名称来销售产品而已。但据留学生介绍,豆浆的味道正是源于淡淡的草药香气。

在中国消失但在日本保留下来的物品之一是天目茶碗。如果说天目茶碗是最好的茶碗,那就未免太过草率,但可以说天目茶碗是茶道中使用的最重要的茶碗。茶道起源于日本,并已成为日本独有的文化。然而,其中包括各种各样的中国瓷茶碗。天目茶碗亦是如此。

尤其是瓷器,更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茶道中欣赏了多少件中国瓷器?目前,日本共有14件陶瓷器被指定为国宝,其中9件产自中国。
单就茶碗而言,就有八件国宝级的茶碗:一件白乐茶碗、一件志野茶碗(均为日本制造),一件来自韩国的伊户茶碗;其余均为中国制造的天目茶碗。
利休的黑乐烧、织部毡形烧、美浓窑的黄濑户烧等不符合国宝标准的器物均未收录其中。

日本茶道非常重视对茶碗等茶具的欣赏。日本最古老的茶书是荣西的《饮茶养生记》(1221年完成),书中描述了茶的药用特性并提倡饮茶作为保持健康的一种方式,但却没有提到如何以美味的方式饮茶。后期的志恵法因的《吃茶来》、相阿弥的《君見大觀點記》、山上聞次的《山上茶座記》等著作,主要讨论了茶室的样貌、茶具的装饰方法、著名茶具的由来等。茶道不是喝茶的仪式,而是欣赏茶具的仪式。换句话说,这是一种炫耀自己所拥有的茶具的仪式。


我想思考一下天目茶碗。天目茶碗是中国宋代(990-1297 年)制造的黑瓷茶碗。乌黑的釉质是其显著特征,但粘土、釉质的颜色和图案会根据所用的窑炉而有所不同。天目茶碗是日文名,中国称之为黑山(zan,即茶碗)。据说这些茶碗是浙江天目山禅寺的日常用具,后来被日本禅僧带回,因此被称为天目茶碗。
窑变天目烧在世界上仅存3件(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藤田美术馆、大德寺龙光院),且均在日本,被指定为国宝。窑变天目茶碗,通体施有厚重的乌黑釉,釉中漂浮着大大小小的银色斑点,周围环绕着一圈神秘的青金石光晕。曜变天目这个名字的由来,日本和中国的陶瓷研究者们至今仍未达成一致。日本研究人员称其命名于日本,而中国研究人员则称其命名于中国。然而,“Yōhen”一词似乎最早出现在日本文学中,甚至在宋明时期,“Yōhen”这个名字被解释为太阳、月亮和五星的异常。有解释称,由于这是一个令人厌恶的词语,所以它永远不会出现在中国古代品茶的茶杯上。因此,“Yōhen”一词更有可能是一位日本茶道大师创造的。

日本幕府将军和茶道大师追求中国物品的价值和茶碗的美感,而中国皇帝和陶艺家则重视如何欣赏茶碗等茶具,而茶碗是日本茶道的象征。日本最古老的茶书荣西的《饮茶要诀》(1221年编纂)阐述了茶的药用特性并追求饮茶的理想。不管好坏,这也体现了中日文化的差异。



天目茶碗最初是随着抹茶冲泡方法的兴起而发明的。它在中国北宋和南宋时期很流行,但随着叶茶和泡茶技术的流行,它在元明时期消失了。尽管它们是中国制造的,但现在已无存。不仅没有留下任何实体副本,而且在中国文献中也找不到它。
《君太观总集》将进口的天目茶碗分为七种类型 - 曜变、雪山、剑山、乌山、北山和浓肥山 - 并对它们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从价值数万的到价格低廉的都有。虽然对于这种分类还有很多未知数,但它确实显示了有多少天目茶碗被带过来。显然,曜变和雪滴当时已经受到茶道贵族,尤其是足利幕府贵族的高度重视。到了宋代,情况发生了变化。黑瓷,特别是黑瓷茶碗,即天目茶碗,开始在全国各地大量生产。这些天目茶碗是在镰仓时代和室町时代之间传入日本的,与青瓷茶碗一起用于茶道。

虽然不能说它是最珍贵的国宝,但绝对可以说是最重要的。

返回博客